查看原文
其他

岁月随想19:夏时制随想——一场“拨弄”时间的游戏

何家天 不学八哥
2024-08-29
《往事》81

老夫虽已退休十多年,仍然“公”务在身,天天接送孙儿,责任重大。每年从6月1日开始,学校机关单位会执行夏令作息时间,上午不变,下午推迟半个小时。六一节过后,习惯使然仍按老时间去接孙儿放学,到了校门口才发现怎么空荡荡的,原来来早了。只好站在校门口等待,无聊之际想起了三十几年前风靡一时、常会让人时间错乱的夏时制。

实行夏时制,当时专家把好处说得天花乱坠,每年能节省多少照明用电,又能养成早起早睡的好习惯,提高工作效率,但人们普遍体会不到,反而觉得时间观念被打乱,经常误事。那时通知事情或约个时间,非得加以说明是老时间还是新时间。虽然专家说好但大众都觉得不适应,还好上面听取了民意,在实行6年之后,发文通知从1992年起暂停实行夏时制,其实就是取消。现在很多人早已忘记了这场类似“朝三暮四”成语本意的时间游戏。

北京十大建筑——电报大楼

夏时制又称夏令时,专家们论证,随着温暖天气的到来,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延长,此时将时间调快一个小时,那么就有几个好处,一是使人们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能够享受较长的太阳照射时光,从而减少一定程度的能源使用;二是在白天较长的实施期间内,可以让人形成早起早睡的习惯,更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普遍实行夏时制,那时流行向外国学习先进,应该也是实行夏令时的考虑。

1986年4月,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的通知》,通知动员全国人民为节约能源而早睡早起,并要求全国各部门做好宣传和安排工作。具体做法是:每年从四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时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3时,夏令时开始;到九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间),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1时,夏令时结束。期间上班上课及列车航班都一律执行夏令时。

1986年至1991年,在全国范围实行了六年夏时制,1992年4月5日后不再实行夏时制。

将时钟拨快一小时
记得那时机关上午上班时间是7点半到11点半。实行夏时制后,相当于6点半就要到单位,早上起床后动作要很紧张,机关上班很正规,大家都会提前到位。单位初创,租用漳州宾馆7号楼办公,夏时制7点半,楼下的车棚早已摆满来上班的自行车。我家里孩子还小,没有老人帮忙,一早要送幼儿园事多,虽然也准时上班,但总觉得比别人落后了。
其实中国地域辽阔,实行全国统一的北京时间(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就很难兼顾东西。从新疆最西端到黑龙江省最东端乌苏里江共跨越经度51度。民国时代中国就分为五个时区,分别是:(1)中原时区(东经120度),(2)陇蜀时区(东经105度),(3)新藏时区(东经90度),(4)昆仑时区(东经75度),(5)长白时区(东经135度)。东西跨5个时区,自西向东分别是: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上山下乡时收音机听到的“中原标准时间”就是东八区“北京时间”。

中国东西横跨五个时区

2006年9月,我参加单位组织的、审计署在乌鲁木齐举办的培训班,飞机一路向西,追着落日跑,发现太阳却老挂在西边地平线。到市区已晚上9点,培训班附近的人民广场仍像白天。因为新疆实行的也是北京时间,所以培训班上午10时才上课,中午2时才吃午饭,一时很不习惯,如果实行夏时制,便要11点才上班,下午3点才吃午饭。
对低纬度地区,夏时制作用不大。尤其这些地方在夏天十分湿热,夜晚降临时闷热无法入眠,而清晨正是睡眠的好时间。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制的改变只给他们带来不便。在中国,夏时制只对东北和华北起作用,这其中还不包括农村的农民。

夏时制的好处并不明显,弊端却是多多,结果怨声载道,民众普遍没接受。难能可贵的是高层居然也能顺应民意,承认“由于我国南北温差大,东西时差大,全国又统一执行北京时间,因此,实行夏时制在西北、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收不到节电效果。而且,实行夏时制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通知上虽然说“暂停实行夏时制”,实际上是纠错了。

1992年起暂停实行夏时制,从此“暂停”已长达30年!
历史上纠错的事并不多见,印象还有另一件事,就是被叫停的除四害围剿麻雀,为麻雀平反。
小学时我也与大人一起参加除四害,当时的四害是指老鼠、麻雀、苍蝇、蚊子。最轰轰烈烈的当数消灭麻雀。当年有科学家论证,一只麻雀一年要吃掉多少粮食,是糟蹋粮食的坏蛋。学校发动大家晚上打手电到墙洞乌窝里掏鸟,经常会捉到一窝还没长羽毛的雏雀。有一天全市总动员,正下着毛毛细雨,城里各角落都有人敲锣打鼓敲脸盆惊吓麻雀,麻雀刚一落脚,锣鼓声响起,惊鸟又连忙起飞逃命,累了想歇,另一处又响,几回折腾,累得只好从空中掉下。果然战果辉煌!没想到当年就体现了恶果,虽消灭了麻雀,却造成全市龙眼树上“尿吠”(椿象)害虫失去天敌而泛滥成灾。只好又发动大家上树捉“尿吠”,“尿吠”如金龟子大小但其臭无比,会在龙眼叶背后产下排列整齐的卵。后来总算给麻雀平反了,不再灭麻雀,改为消灭臭虫。又后来,臭虫灭迹了,改为消灭蟑螂。
看来专家为迎合形势也会误导,说夏时制节能明显、应该消灭麻雀、亩产万斤这些都是经教授科学家论证的。1960年3月,最高改变指示:“除仓库、秧田外,麻雀不要再打了,代之以臭虫。”这年4月10日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文件,“除四害”中的“麻雀”就改成“臭虫”了。
政策一旦制定,往往要改动较难。除了这两项,改革开放初期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也算一场大规模的纠错,但对象不同名堂也不同。落实政策1979年地主富农分子叫“摘帽”,1978年右派分子叫“摘帽改正”,老干部冤假错案叫“平反”。经过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惠及千万群众,大家都把怨气对准祸国殃民的林彪四人帮,人民焕发了改革建设的热情,国家经济得到大发展。
链接阅读:
1.七旬老叟换驾照——遭遇“三力”能力考试
2.“老伙儿再读册”——闽南话有音就有字
3.“风水”趣话
4.“龙船水”记忆——“五月无焦(干)土”
5.有感文章变铅字——老年写作之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学八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